-
世界上第一个“半机械人”去世,改造自己只为“逆天改命”
2022年6月15日,英国机器人科学家Peter Scott-Morgan(彼得·斯科特-摩根)博士去世,享年64岁。同时引起大家热议的,还有Scott-Morgan博士的特殊身份——世界上第一个人类半机械人(cyborg)。 Scott-Morgan在2017年被诊断出渐冻症,当时医生告诉他只剩两年的生命。得知这个消息后,Scott-Morgan没有认命,他决定突破科学极限,把自己变成一个完全的…...- 0
-
安东尼·波登自杀,连美食都治愈不了人生了吗?
没想到听到的最新消息,竟然是CNN证实了他的死讯。 安东尼·波登昨天早上在法国自杀身亡了,这位传奇名厨的人生就这样止步在61岁。 这大概是今天最难以接受的一则新闻。 常有人说,一个不知道安东尼·波登的吃货,就如同一个不认识迈克尔·乔丹的球迷。 波登是著名法式餐厅 Les Halles 的执行主厨,同时也是一位畅销书作家、一位知名美食节目主持人。 在烹饪行业,波登是行业里的手艺大师,更被认为是“摇滚…...- 0
-
没药花园朱令铊中毒案系列(2)破案篇
发出上一篇朱令铊中毒案,收到近千条留言(抱歉,每次只能精选100条)。有人告诉我,孙维就是凶手,你的留言中已经有铊党出没;有人说,怎么连你都被贝志诚骗啦?如果他不是凶手,为什么要说那么多谎?一个身在美国的作者坚持把吴今案和朱令案合并一起,认为背后有一个巨大的阴谋团体。 有朋友对我说,他几年前发在知乎上的的一篇文章,在我发了朱令案的当晚,点赞量激增。可见大家在读到上篇后,都在主动寻找这个案子的信息。…...- 5
-
没药花园朱令铊中毒案系列(3)人物关系
由于本案的信息至今未对外公布,所以大家都把希望寄予熟悉孙维和朱令的人,希望能说出点什么内幕:譬如朱令周围到底谁可疑。但朱令的民乐团朋友包括她的男友都至今未发声,物化2班的人也在90年代集体保持沉默。 本文主要按照五个问题梳理人物关系: 1、物化2班中发言的人分成哪三派? 2、所谓和朱令交恶的女生是谁? 3、114室这四人内部关系到底如何? 4、朱令的男友可疑吗? 5、谁是2013年寄信给朱令父母的…...- 1
-
没药花园朱令铊中毒案系列(5)2018年新数据解读
第五篇和第六篇加起来有2万多字,考虑到放一篇内实在太长,阅读起来不方便,所以分成两篇。 我在第四篇写到,我认为第一次是多次、小剂量导致的慢性中毒,第二次是大剂量口服导致的急性中毒。这是我在读了很多铊中毒案例,也找了一些论文看以后,根据她的症状判断的。 由于时间所限,上周我把“投毒次数”的分析留到了这一篇。此后,我才获知2018年发表在《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》…...- 0
-
保罗·格雷厄姆,撼动硅谷的人
The Disruptor In The Valley 作者:Christopher Steiner 原载2010年11月8日的《Forbes》杂志 Justin Kan和Emmett Shear的第一个创业项目Kiko,是一个在线日历。2006年,Google也推出了同样的产品,他们就知道自己的项目完了。于是,他们把Kiko拿到eBay上拍卖,卖出了25.8万美元。他们拿着这笔钱,不知道下一步做…...- 0
-
孙维,成为“朱令案嫌疑人”之后,海外躲藏的后半生
朱令去世一个月,人们扒出已经改名换姓、修改年龄、定居澳洲的孙维及她的近况。澳大利亚华人自发递交了近4万份请愿书,要求国会驱逐已更名为孙释颜的孙维出境。 澳洲最大媒体头版头条刊登了她的正面近照,并公开了她的居住信息、投资信息和多处豪宅。 这样的情形已不是第一次。朱令中毒近30年来,从毕业到海外定居,孙维的每一步,最终几乎都会被公之于众、被审判,甚至是被请愿驱逐。 公众似乎试图用这样的方法逼她被遣返回…...- 1
-
聊聊清华谷歌工程师杀妻案
十几天前,我从上海来到湾区,这里阴雨连绵。我在飞机上时开了网络,正好看到陈立人杀害妻子于轩一一案席卷网络。下飞机后去了一家火锅店,坐满了中国人,隔壁桌是几名中年男女,像是从大陆刚来的,一个男人大声聊到了“清华”“谷歌”,我心想一定是在说那个案子。 湾区的治安总体还是可以的,或者说,乡下嘛总是比旧金山这类大城市的治安要好许多。虽然也时不时发生财产犯罪,但陌生人入室杀人是罕见的。如果有凶杀案,大概率是…...- 0
-
没药花园朱令铊中毒案系列(1)
2017年,从后台回复的关键词统计,大家最希望我写的前三个案子之一是朱令案。 抱歉,我迟迟没写……拖延的原因之一是,我有点惧怕触碰这类关注度很大、网友情绪激动的案子。如果读者先入为主、主观情绪太强,他们期待读到的就是一篇谴责某凶手、发泄愤怒的文章,而难以接受理性讨论的种种可能性。 这两年几乎在每篇文章后面,都会有催写朱令案的留言。既然答应了,我一直记着这事,现在终于开始了这工作。 我相信朱令的家人…...- 1
-
1896年《纽约时报》对李鸿章的专访
本文摘自《帝国的回忆——〈纽约时报〉晚清观察记》,郑曦原编,三联书店2001年5月北京第一版,第300页—342页。该书系《纽约时报》对华报道选编,起迄年代为1857年1月至1911年10月。 这一时期的中国,正经历着“千年未有之变局”,从独立自主的东方老大帝国沦为“东亚病夫”,传统的帝制和士大夫政治走向终结,军事、经济、文化和社会生活经历了蜕变,人民经受着无与伦比的巨痛。 《纽约时报》以当时中国…...- 0
-
一场高中教室里的模拟实验,却失控将校园变成了极权社会
为了归纳及发现世界中的定理与现象,“实验”是学术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,而对于研究人类心理的心理学者来说,就必须将人类做为实验对象,虽然能为研究更往前推进,却也留下了许多争议及讨论,比如说之前介绍过的史丹佛监狱实验。 而其实在1967年的美国,也有一场发生在高中教室的课堂实验,让学生们亲身体会道极权体制的恶魔诱惑。 The Third Wave 1967年美国加州Palo Alto的Cubberle…...- 0
-
撕总统,我们不是第一次:《纽约时报》是如何将美国政府斗败的?
2012年9月29日,阿瑟·奥克斯·苏兹贝格在位于纽约州南安普敦的家中病逝,终年86岁。他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,1963年起执掌《纽约时报》,是这份报纸历史上最年轻的发行人。 在苏兹贝格的主持下,这家创刊于1851年的百年老报不仅获得了31项普利策奖,更以行动捍卫新闻自由,在1971年将尼克松为首的联邦政府告上法庭。 美国政府如何欺骗公众 为防范共产主义在亚洲扩散,美国自艾森豪威尔总统开始就介入越南…...- 0
-
在托斯卡纳组装名牌包的中国工人
十九世纪九十年代,第一批大批中国移民来到佛罗伦萨西北15英里处的普拉托工业区。他们几乎全部来自上海以南的港口城市温州。对中国人来说,文化冲击比想象的要小。“意大利人很友好,"一位早期抵达的中国人回忆道。“和中国人一样,他们互相称呼叔叔。他们喜欢家庭"。在托斯卡纳,商业生活围绕着相互关联的小公司展开,就像在温州一样,温州是一座坚定的创业城市,曾抵制过毛泽东的集体化运动。普拉托地区…...- 0
-
没药花园朱令铊中毒案系列(4)分析篇
前面三篇整理了事实经过,凡是写到的内容,都标明了来源。资料几乎全部来自90年代至今正规媒体报道,以及基本可确认为本案相关人士的网络发言。我相信自己资料看的比较全了,如果我没写到的,多半是因为我觉得可信度不高。 很多人感觉看的不过瘾,是因为习惯了读一篇文章:先摆出一个观点,随后搜集所有事实来论证观点。其实网上这样的分析已经很多。 我认为,我的观点是什么,能不能说服大家,其实没那么重要。对于本案,最关…...- 1
-
人类动物园: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,人类如动物般被圈养、围观、投食
曾看到过这么个脑洞,如果真的存在外星文明,他们在俘获地球后,人类将会被“圈养”起来,在动物园内做展览。毕竟对外星人而言,人类可没什么利用价值,只能满足一下好奇心了。 “人类动物园”,听上去有点匪夷所思,但在历史上,人类还真对自己的同类做过类似的事。 1905年,比利时列日世博会上的一个土著人村庄。图源:P. BLANCHARD/Collection Groupe de recherche ACHA…...- 0
-
没药花园朱令铊中毒案系列(6)终结篇
01 集体作案的可能性 孙维的同学中至少有两人提出了集体作案的假设: “孙维同班同学”曾说:“支持孙维的几个人(不包括其中两人)都是和朱令关系极差,和孙维关系很好的……恕我大胆猜测:为什么大家没有想到过集体行动的可能呢?为什么有的人立场就那么坚定呢?为什么口气那么一致呢?大家不觉得奇怪吗?” 那么究竟是集体作案还是单独作案? 我认为一人所为的可能性更高。 首先,孙维靠自己就能取得铊,也完全可以独立…...- 1
-
斥资1.25亿,耗时7年,美国人居然将这座差点被拆的中国老宅搬走了!
在美国波士顿的东部,有一个名叫塞勒姆的地方。在这个只有4万人口的沿海小镇上,1692年曾发生过震惊世人的“塞勒姆女巫审判”,时至今日塞勒姆的女巫文化依然盛行。 但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,在这个“诡谲”小镇上,居然还完完整整保存着一座拥有200年历史的中国徽派建筑,这是全世界第一个、也是唯一一个置身于海外的古徽州建筑。 这座古宅,便是“荫余堂”。 一座中国古宅为何坐落于此呢?这还要从20年前说起。 1…...- 0
-
《纽约时报》弗里德曼:致年轻记者的50句媒体真相
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教授、《纽约时报》专栏作家塞缪尔·弗里德曼(Samuel G. Freedman) 美国作者自己三十年新闻写作与新闻教育之经验,写了《媒体的真相:致年轻记者》(Letters to a Young Journalist)一书,透视媒体运作内幕,揭示金牌记者成功秘诀。 尤其目前媒体巨大变化,新闻行业和新闻记者都面临着严峻挑战,弗里德曼以他新奇的观念和激动人心的故事,为已经或即将…...- 0
-
包子、洋葱、玉米……秒懂欧洲各种风格建筑!
到欧洲旅行,一定得对欧洲建筑有一定的了解,但一座又一座不同时期的教堂和古堡不仅让人看的眼花缭乱,真的要说往往也说不出个所以然。特别整理一期欧洲建筑,让大家可以轻松成为欧洲建筑达人。 看到这些图,朋友们反应一定是欧洲的,有去过可以指出,这是索菲亚大教堂,这是伦敦桥等等。那我们经常听到所谓的罗马式、希腊式、哥特式、文艺复兴哪又该如何来区分呢? 借用 Dr.John Sherlock 的欧洲建筑脉络图帮…...- 0
-
篱笆上的马修之死:改变美国的1998“恐同杀人”悲剧
1998年,美国大学生马修·谢巴德(Matthew Shepard)因其性倾向而在怀俄明州遭两名男子麦金尼(Aaron McKinney)及韩德森(Russell A. Henderson)虐打、捆绑并弃之荒野,最后因头部重伤而死亡。 这起震惊全美同志虐杀案,也让美国的同志歧视问题一夕之间浮上台面,成为同志平权运动的里程碑。 而在20年后,因为担忧反同团体闹事,一直未能被安葬的谢巴德,终于将在美国…...- 0
-
斯坦福监狱实验竟然是一场骗局?
最新披露指出,“狱警”的残忍其实是受引导而得出的。而实验当中最使人难忘的瞬间,也就是一位囚犯蜷缩着放声尖叫,其实是囚犯的表演。 斯坦福监狱实验也许是整个20世纪最有名也最受争议的心理学实验。 在这项研究中,大学生们被指派在模拟监狱里扮演“囚犯”或“狱警”。实验开始不久之后,“狱警”就开始虐待“囚犯”了,这意味着外部环境会催生邪恶。这项研究的作者,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·津巴多在结论中指出,如果…...- 0
-
美国主要电视剧制作及播出平台一览
如今的美国电视平台,似乎唯Netflix(网飞)名气越来越大。 就拿今年的艾美奖来说,最终颁奖结果,是Netflix与HBO势均力敌,各自带回23座奖杯。 不难看出,以网飞为代表的流媒体,正在朝着更宽广的领域不断探索,以求占据更多的市场。 但是,美国电视市场,也不是那么好混的。 有历久弥新的老牌平台,也有术业有专攻的垂直频道。平时只关注HBO、网飞这些平台?那王老实即将为你带来的美剧平台科普,可就…...- 0
-
美国著名战地摄影记者詹姆斯·纳赫特韦:摄影是真相的见证
二十世纪全球各地战争不断,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各国内战,一张张震撼人心的照片,令战地摄影师这种身份广为人知。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代表人物是罗伯特·卡帕(Robert Capa),他所拍摄的照片非常震撼,至今仍为后人所景仰。来到廿一世纪,以为当今世界格局相对稳定,战争似乎离我们很远,但事实上又时刻上演着。 战地摄影师詹姆斯·纳赫特韦(James Nachtwey)比前人们走得更远、走得更久,为的就是把一幕幕…...- 0